[來源:造價二部][作者:陸常林][時間:2013年6月]
從筆算到有套價軟件,從電子表格到圖形算量,時代在進步,造價行業也日新月異。先進的工具,代表著更快速度,代表著更高的質量,但真的是這樣么?筆算的時代,一百萬就是大工程;圖形算量的天下,一千萬只是個小小的單位工程。工具雖然是越來越先進,可作用的對象何嘗不是?
我只經歷過筆算工程量,用套價軟件計價,沒經歷過筆算工程量,用筆套價,那都是老前輩,無法體會當時一個預算是多么艱難。現在工具先進了,怎么提高質量?怎么提高速度?速度重要還是質量重要?大家都知道:都重要!魚和熊掌不能兼得,唯一可取之道是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質量的完成,找到一個兩者的平衡點。
就我理解來說就是小錯不斷,大錯不犯。在時間緊迫的時候,堅決杜絕犯嚴重的錯誤,影響造價很大的錯誤;小的錯誤,特別是算起來特別麻煩,卻造價不高的項目,比如一個鋼梯,再比如一個門前的小臺階,一條小小排水溝、滴水線等等,要像寫作文的時候主次分明,一筆帶過,不要浪費時間。但樁基、砌體、砼、鋼筋、數量大的模板、門窗、貴重的裝飾等都是會影響到你的單方造價的,在做這些的時候不是不能犯錯,但千萬不能犯大的錯誤。如果有人非要糾結一塊幾平米板的負筋伸出長度
當然做好這些需要扎實的基本功作為基礎,至少要能判斷出什么是主,什么是次,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吧,這是我個人認為要努力的方向。打個比方,一個鋼梯,對于一個地下室工程和對于一個幾十平米的水泵房工程,哪個是主哪個是次?哪個可以一筆帶過,哪個應該認真算?在不同的工程不同的對待同一種物體,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你的速度,你怎么選?
按部就班已成為過去,踩著紅線走,走鋼絲也許將成為主流。